有哪些平价好用的水杨酸护肤品?
有哪些平价好用的水杨酸护肤品?
水杨酸的护肤功效
水杨酸是一个很经典的护肤明星成分,在皮肤科临床和化妆品中,已经有超过50年的应用历史,水杨酸有着广泛的护肤功效,除了大家比较熟知的去角质、抗炎、抗菌、控油,淡化色斑,缩小毛孔作用,还有一定的防晒作用(水杨酸在280nm-320nm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峰,如下图所示【1】)。
低浓度使用水杨酸(通常0.1%-2%),可改善黑头粉刺,白头粉刺,青春痘,头皮屑等问题。在皮肤科临床中也会使用高浓度的水杨酸(可高达20%-30%),来治疗干癣、脂溢性皮炎、鱼鳞癣等角质异常的症状,但使用高浓度的水杨酸风险也很大,稍有不慎就会烂脸,必须在专业的临床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我国2015年版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在驻留类(不用冲洗的)化妆品品中,水杨酸的 高安全剂量为2%【2】,这个添加量,大部分正常皮肤是可以承受的。
由于水杨酸的分子小,渗透性强,直接使用,可能会使部分皮肤敏感的人不耐受,产生刺痛、灼热、干燥、脱皮等不良反应。再加上水杨酸的水溶性较差,配方应用也有一定的难度,过去的很多水杨酸类的产品,都是用酒精或碱(如氢氧化钠)来增溶。
但酒精会让水杨酸更加刺激,且不谈酒精本身的刺激性,一旦酒精挥发干,水杨酸的浓度直接飙升到了100%,而氢氧化钠则会大大降低水杨酸的功效。目前市场上比较先进的水杨酸应用技术有包裹
所以后来,德国原料巨头BASF开发出了 新一代的3D立体水杨酸技术,它的原理很简单,利用分子量较大的多糖聚合物把水杨酸拴起来,使得水杨酸可以停留在肌肤表面,老老实实地在皮肤角质层,持久而稳定地发挥作用,而不跑去别的地方,祸害其他皮肤细胞。但这个原料很贵,一般只有一些国际大牌才用得起,如SK-II晶致活肤霜,薇姿油脂调护收敛水,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国产新锐美妆品牌—简单叶子,新推出的水杨酸棉片, 100元左右的单品价格,居然使用了3D立体水杨酸,片数和含量也都很实在(70片,155ml),所以决定细细地扒一扒这款水杨酸产品。
首先来看一下这款产品的配方成分(收到的产品一共有三个规格,除了水杨酸的浓度不同,分别为0.5%,1%,
2%,其他成分都是一样的)。
可以看到,这款产品在3D立体水杨酸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有利于皮肤休养生息的成分(屏障修护,抗炎舒缓,毛孔收敛,平衡水油),进一步地缓解水杨酸战“痘”后带来的皮肤刺激,有利于痘痘肌的快速修复。
更详细
然后用美丽修行APP,进行产品的全成分查询(以0.5%浓度的水杨酸为例),可以看到简单叶子水杨酸棉片整体上没添加香精、酒精、致敏成分等,防腐体系用的也是温和的戊二醇+对羟基苯乙酮体系。所有原料的安全风险都是绿油油一片(EWG分值1-3),即使是敏感肌使用起来毫无压力。
接下来,我将通过几个小实验,来实测一下,这款产品是否足够温和,不易引起皮肤刺激?实验一:测试棉片的pH值(pH试纸)
结论:这几款水杨酸棉片的pH均呈现出弱酸性(pH4~6),不会造成明显的皮肤刺激,但0.5%的水杨酸棉片的pH值略微偏高,水杨酸的活性比较低,对于油痘肌,效果可能不会太理想,比较适合普通皮肤的日常护理,或帮助初次使用水杨酸类产品的新手小白,由低浓度(0.5%),逐步建立起皮肤对水杨酸的耐受性,日后便可以使用功效更强的高浓度水杨酸了。
实验二:用皮肤镜,观察使用产品后,皮肤是否会发红
测试流程
结论:0.5%-2%的水杨酸棉片,均没有引起皮肤发红和刺激,而且通过皮肤镜微观观察,可以看到使用过水杨酸棉片部位的皮肤,纹理变得更加光滑细腻了,并有一定的美白提亮的效果。
这三种浓度的水杨酸棉片适用的皮肤类型和主要用途如下表所示:
注意事项
使用水杨酸类产品,先从低浓度的试起,逐步建立皮肤耐受,刚开始使用如果感到刺激属于正常现象;
刷酸频次不易过多,一周2-3次为宜,建议晚上护肤使用(晚上皮肤修复作用较强),使用酸过后要做好保湿工作;
搭配上不要跟A醇、去角质产品、撕拉型面膜一起使用;
如果没有痘痘,别zuo死使用高浓度的水杨酸,0.5%-1%的浓度即可;
棉片敷面时间不易过长,3~5分钟即可产品设计与使用体验
简单叶子的这套水杨酸产品,整体包装设计,走的是一种简约的muji风,三种浓度规格也醒目地用不同颜色和数字标出,每盒产品中还配了一个小镊子,方便干净卫生地夹去棉片。棉片采取了“一片两用,双面双效”的设计,纹理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可以擦拭使用,洁净老废角质与多余油脂。平滑面具有更好的贴肤效果,可以将其像面膜一样敷于长痘处,能够紧急镇静、消炎去肿。
总的来说,简单叶子的这套水杨酸棉片,采取 新的3D水杨酸技术,并合理搭配了一些“天然绿色”,有利于皮肤休养生息的成分,配方温和,不易引起“刷酸”带来的皮肤刺激,符合当下纯净美容(clean beauty)的护肤趋势,如果你试了很多水杨酸产品,还是感觉刺激或者效果不够好,那这款产品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2】 2015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P101
笔者:左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