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订阅本站

首页 | 合作 | 房产 | 科技 | 商业 | 产经 | 生活 | 家居 | 家电 | 股市 | 业界 | 数码 | 网络 | 通信 | 企业 | 收藏 | 餐饮
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 > 汽车 > 正文

车企出海迈入新阶段,吉利用技术实现质变跨越

2022-10-14 14:19:39 来源:吉利

当汽车市场快速从燃油向新能源迭代时,整个汽车产业开始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硬核科技”展开新的竞逐。中国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创新,在出海的过程中增添了更多的底气,甚至反向扮演起了“技术输出者”的角色。

日前,吉利控股宣布已完成对阿斯顿·马丁7.6%的股份收购。在这笔交易中,吉利控股将有望通过输出超级电动和智能网联领域上的技术帮助阿斯顿·马丁实现电动化转型。

从当初纯粹的贸易型输出到如今的技术输出,吉利全球化战略已经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吉利已经可以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参与全球竞争,推动全球化战略持续深入,同时技术输出带来的收益将让吉利的利润结构更加多元,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壮大的吉利,正在向资本市场展示其极具潜力的一面。

技术出海,吉利全球化战略迈向质变

回顾吉利的全球化之路,2010年收购沃尔沃无疑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这笔交易最大目的是实现技术输入。有了沃尔沃支持后,吉利造车技术实现飞速发展,产品和品牌得到明显提升,并在燃油车市场迅速奠定领先地位。

汽车行业全面新能源化,给了吉利“反客为主”的机会,凭借在电动和智能网联领域上的优势,吉利在宝腾、路特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韩国雷诺集团的收购案中已成功实现技术输出,如吉利收购宝腾后推出的首款产品——宝腾X70,应用的就是吉利旗下的GKUI车载智能网联系统;路特斯首款纯电SUV基于吉利EPA边缘进化架构打造;与奔驰共同组建Smart品牌后推出的首款量产纯电SUV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打造;未来与雷诺集团推出的新产品将采用吉利研发的世界级CMA模块化架构,并使用吉利混动技术。

收购阿斯顿·马丁,吉利将再一次向国际超豪华汽车品牌进行技术输出。针对这笔交易,吉利控股集团高层表示,“吉利控股在支持入股企业转型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且在超级电动和智能网联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这将助力阿斯顿·马丁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功。”

在多笔全球并购中,吉利不但用资本实力打开了国门,还真正实现了“技术出海”的跨越式发展。技术的输出,将成为吉利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另一个出口,曾经欧美日系汽车品牌用“技术换市场”的方式成功实现全球扩张,这样的模式现正在吉利身上上演。在技术赋能之下,吉利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将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海外市场将为吉利带来新一轮业绩回报期,后市增长看好。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中长期看,电动智能变革给予新的发展机遇,吉利汽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技术硬核的优势,另一方面有望在品牌力、产品定义及创新营销等实现超车,同时发力海外市场,剑指国际一线车企。

靠技术赚钱,打造多元盈利能力

完成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蜕变,不仅给了吉利打开更多海外市场的机会,也将对吉利高端化带来积极作用。通过并购,吉利将与路特斯、奔驰、阿斯顿·马丁这些国际高端品牌实现优势互补,吉利在电动化、智能化的领先技术优势,可为国际高端品牌加速新能源化提供重要动力,而高端品牌在顶级性能跑车领域的资源与技术协助,则为吉利日后冲击高端电动车市场带来相当的底气。

高端化是自主品牌的必然选择,这一方面提升吉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加强吉利的整体盈利能力。

如果说通过技术输出换取品牌高端化的盈利方式培育周期较长,那吉利不缺靠技术快速变现的能力。目前,吉利已经可以像昔日欧美日系汽车品牌那样,靠技术输出赚取高价值的利润。

根据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披露的财报显示,近年吉利通过技术输出获得的利润增长明显。2021年吉利汽车在技术授权和研发服务的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245.3%。

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在技术授权和研发服务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达到25.67亿元,同比增长42.7%。

通过技术输出实现盈利,不但提升利润水平,也让吉利整体的利润构成变得更加多元,抵御风险的能力更为强大。另一方面,技术强大的变现能力又将反过来推动吉利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吉利一直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400亿元,这也是其今日能实现“技术出海”的重要基础。

以技术换市场、以技术赋能高端化、以技术打造盈利能力,吉利正在打开一张更宽阔、更多元、更高质的发展蓝图,无限的成长性让其在资本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叙事空间”。

关键字: 吉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代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时代财经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time@timefocus.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