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恒强的新能源淘汰赛,我选择押宝这3家车企
随着10月成绩单陆续出炉,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进一步放大。销量冠军比亚迪毫无悬念再次登顶,国产老大哥吉利的新能源销量同比实现翻番,新势力头部车企均刷新历史最佳成绩。
(参考来源:乘联会10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据乘联会预测,10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将达到89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7%。“金九银十”连同市场年末冲量,使得业内乐观预计,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或可突破900万辆关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保持迅猛发展态势的同时,汽车行业的格局重组正在加速进行。无论是凭借燃油车风光一时的合资品牌,还是踩准时代风口的造车新势力,均不可避免地面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考验。大浪淘沙之下,究竟谁更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市场格局重组:合资败退、弱势新势力出局
智能电动一路高歌猛进,短短三五年光景,汽车行业即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作为搅局者,电动汽车凭借独特的产品优势和驾乘体验,不断蚕食燃油车的核心市场,倒逼大批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也激励着诸多资本和创业者积极布局。
中国自主品牌算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新能源先发优势不仅在今年上海和慕尼黑两大国际车展中得到印证,也体现在市占率开始超越合资、稳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第三季度市占率已上升至49.9%,较去年同期提升7.7个百分点。与之相比,作为燃油车守成一方的合资品牌则尽显颓势,今年以来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市占率不断萎缩。其中,日系合资降幅最为显著,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4.1%持续下滑到三季度的17.2%。
眼下的日系阵营,铃木早已退场,三菱被迫离开。既然“躺着挣钱”已成过去式,等合资们正视新能源挑战时,迟缓的转型步伐根本难以逆转既定败局。一个颇具戏谑的场景是,当东京车展时隔四年重启,日系阵营集体准备转向新能源时,丰田老板丰田章男还在“开炮”抵制电动车。
实际上,自主品牌力压合资车企,只是智能电动时代汽车市场格局重组的一个侧影。站在智能电动的时代洪流中,即使是曾经抓住风口的威马、爱驰、天际等造车新势力们,也相继被曝出经营危机,难逃停工停产乃至破产的结局。与此同时,吉利、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开始在新能源市场斩露头角。其中,吉利堪称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的代表,由吉利孵化的新势力极氪、吉利银河等新能源车型正在加速攻城略地。
(参考来源:乘联会数据)
在新能源竞赛迈入下半场之际,基本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厂商销量前十名中,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吉利稳居前列,理想、长城等车企紧随其后,十强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8.8%。这一基本格局在10月销量排名中再次得到印证。
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比亚迪、吉利、理想为何笑到最后?
年初由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拼杀至今,高度内卷化的市场使得初步浮现的新能源格局充满变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曾在年初判断,“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竞争当中一定会优胜劣汰,最后集中到几家头部企业。”也就是说,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
既然残酷的新能源淘汰赛远未结束,那么谁才能熬过行业寒冬、笑到最后?在既有的新能源车企Top10中,销量冠军比亚迪值得关注。自从去年4月停产燃油车后,凭借强大的规模优势,其产能和销量成倍扩张,短时间内要想对比亚迪的追赶跨越,绝非易事。
比亚迪的规模优势之外,吉利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伴随“智能吉利2025”战略逐步深化,吉利全面布局混动、纯电、换电、甲醇等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径,旗下拥有吉利、极氪、领克、睿蓝等完善的新能源品牌矩阵,并且已经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过去十年,吉利投入近千亿元,打造出CMA、新一代e-CMA、SEA等新能源架构,成为新能源架构造车的引领者。
(吉利自研的新一代e-CMA架构)
此外,吉利还拥有行业领先的自研三电体系,“雷神电混8848”首搭目前量产热效率最高44.26%的电混引擎,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以全新标准颠覆电池安全新高度。在智能化下半场,吉利还在智能驾驶、智算中心、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领域打造科技护城河,星睿智算中心作为吉利造车的“超级大脑”,目前是国内车企中自建设备规模最大、综合算力领先的智算中心。
(吉利星睿智算中心)
如果说以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正在凭借着技术实力的厚积薄发实现对新势力的反超,那么“奶爸神车”理想的实用主义路线倒也能为其赢得下半场竞争优势。在“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中,理想坚持走精品路线,只发布三款主打车型,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并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这样的实用策略在市场步入寒冬之际,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智能电动潮涌、价格战再起,汽车行业即将迎来百年大变局,在自主品牌初步占据新能源优势地位、备受世界瞩目的关键时刻,深耕技术、做精产品才是更可持续的增长策略,这也是智能化下半场的生存之道。
相关阅读:
- 盒子汽车张署光:新能源车细分赛道掘金 B端出行蓝海市场蓄势待发(2022-04-24)
-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科技如何助力能源保供?(2022-08-11)